道路围挡一“围”数年满瑞网
从盐田区永安路延长段
逾期三年的围挡
到南山科技园
地铁13号线的漫长施工
再到坪山大道综合改造工程
屡遭投诉却多年未解的围挡
......
这些并非孤例
而是深圳多个区域
“超长待机”围挡的缩影
在深圳的城市脉络间,有部分干道被延绵不绝的施工围挡层层切割,围挡板上张贴的工程信息,施工许可日期一年一年往后推延,围挡之外,道路被挤压,早晚高峰的拥堵已成常态,鸣笛声、抱怨声与施工设备的偶尔轰鸣交织。
南都·奥一网“走好新时代网上群众路线大调研——与城市对话”栏目聚焦深圳超期围挡,记者实地走访盐田、南山、坪山、宝安、龙华、龙岗等多处市民反映强烈的围挡工程,探寻超期施工与反复延期背后的民生困扰与管理难题。
记者走访发现,在市民反映强烈的路段,超期围挡现象普遍存在,部分工程公示信息滞后或缺失,施工进度不透明;部分项目因部门协同不足、资金短缺、技术难点或手续延期等问题,导致工期一再拖延。围挡背后,折射出城市工程管理的系统性难题,也成为影响市民生活与城市效率的民生焦点。
现状调查:超期?延期?深圳部分工程围挡“超长待机”
• 围而不建,施工告示牌信息“沉睡”三年
涉及工程:盐田港拖车综合服务中心(二期)、库坑二路
在盐田区武深高速G0422旁的永安路延长段,原三车道道路的最右侧车道被围挡长期封闭。记者走访发现,该工程为盐田港拖车综合服务中心(二期),由盐田区建筑工程事务署建设、中国二十冶集团有限公司施工。工地公示牌显示占道施工许可期限为2021年7月至2022年7月,目前已逾期三年。周边居民投诉称,工程多年未见动工,疑似烂尾。
相关工作人员表示,项目此前暂停,现处于收尾阶段,新的占道审批已通过,预计年内进场施工。至于为何出现超期围挡未拆,施工现场未清理等情况。盐田工务署回应,因工程延期导致告示牌内容有变动,期间未能及时更新告示,给市民带来不便,对此深表歉意,现场告示牌已于近期更新。工程主体预计2026年8月基本完工。
记者调查发现,该工程曾因施工机械乱摆放、安全围挡缺失等问题,被列入深圳市交通运输局2025年第一季度占道施工“黑榜”。
类似情况也出现在龙华观澜街道库坑二路。网友反映“围挡3年了,设备停在那还未见修。”记者现场走访未见施工告示牌,仅有一份2023年8月的招标公示显示预计同年9月开工。工地一旁的共联都市智谷工作人员透露,围挡路段与其地下停车场相连,对其经营带来影响,也有跟施工方协商过,但毫无进展。据龙华工务署回应,该工程进场前的围挡系周边企业地块项目方搭设。因其它企业地块项目施工占用道路工程用地红线,且暂处于停工状态,故影响道路工程进度。
• 建而不快,工程围挡年复一年
涉及工程: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13号线、创新大道综合提升工程
“从孩子小二就开始修了,现在孩子都高二了还没好!”南山高新区、科技园片区的围挡也是市民投诉集中的热点,涉及地铁13号线及创新大道工程等。
记者在打石一路、打石二路路段看到,因地铁13号线石鼓站施工,部分道路已封闭多年。工程概况牌显示,13号线土建七工区原计划2018年1月开工,2024年12月竣工满瑞网,但层层叠盖的公示牌显示项目已多次延期,最新许可期限至2025年5月22日——目前也已超期。有工作人员称项目处于验收阶段,通车时间“可能延至年底,要等统一安排。”
网友在留言中称“打石二路封路施工已经进入第八个年头了。东西向打通了,但是南北仍然封闭。”
该路段属创新大道工程IV标段,原由深圳地铁建设集团负责,后移交南山区工务署。南山区工务署表示,项目已于今年1月完成施工招标,但需等待地铁工程移交作业面,“我们没办法进场施工,只能等。”预计今年9月开工。
地铁工程进度为何滞后?深铁建设方解释,受西丽枢纽规划影响,相关工程已于9月4日全部完成,正推进验收。
记者注意到,在这场工程“移交”之间,有着一段长达数月的施工空白期,在新工程开工之前,这些围挡,仍侵占部分公共道路。
在打石二路路上,有行人和电动车走在机动车道。自2019年起,深圳交警部门已连续5年发布打石二路部分路段封闭施工的通告,提示市民改沿打石一路或周边其他道路通行。
• 超长待机,施工“信息不对称”
涉及工程:坪山大道综合改造工程
坪山大道综合改造工程是坪山区重点市政项目,自2021年8月开工以来,因长期围挡施工、噪音及交通混乱问题屡遭市民投诉。记者在现场看到,该路段围挡范围较长,时常出现上百米的围挡。
除了拥堵与噪音,市民更大的困惑在于“信息不对称”:“到底在修什么?工期多长?什么时候可以结束?”“为什么那边通车了,这边又围起来了?”
记者从坪山区交通轨道管理中心处获悉,坪山大道为城市主干道,该中心负责建设的工程段(沙湖路-丹梓大道)全长6.36km,其中包含隧道、综合管廊等技术复杂的工程,根据深圳市住建局所发布文件,该改造工程施工定额工期为2062天(即5年8个月),施工周期对比常规道路较长。为减少影响,工程采取分段施工方式,自2022年10月起已陆续有部分路段随地铁工程结束而开放交通。截至最近,还有其他四段道路相继完工并开放。
• 一围了之,项目停工围挡却在“进行中”
涉及工程:空港新城综合管廊二期项目、坪地电缆隧道综合管廊项目
在宝安区福永大道怀德地铁站附近,一段围挡已设立近七年,所属空港新城综合管廊二期项目原定2020年9月竣工。市民反映沿线交通长期拥堵,商户持续受影响。今年7月,建设单位深圳市特区建设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回应,因占道手续延期等问题,福永大道西段暂时停工,预计2025年7月复工,2026年底竣工。
福永大道沿线因空港新城综合管廊二期项目围挡影响的部分商铺。
记者实地走访发现部分路段路面未见施工痕迹。围挡告示显示许可期限至2026年1月。项目仍在施工期限内,但距最初开工已过去7年有余,超原定竣工时间近5年。
空港新城综合管廊二期项目路面未见施工痕迹。
一位工作人员介绍道,项目采取分段办理建设手续、分段施工的方式推进。此前,项目因多处路口建设、地铁12号线占道、治水提质项目交叉施工、疫情、极端天气、手续审批等因素整体延后。对于被质疑停工,其解释“实际上并非如此”,因工程多位于地下,易引起误解。
同样被指“超长待机”的还有龙岗坪地电缆隧道综合管廊项目。该项目自2019年10月施工,原工期1047天,至今近六年未完工。其中坪梓路段不足三公里,原计划2023年完成。市民反映“修一天停三天”,施工缓慢严重影响出行。记者看到部分围挡内无人施工、杂草丛生,道路仅留单车道,部分仅容一车通过。周边商户称,围挡影响生意,大车多经常把路面压坏,修补后的路跟跷跷板一样,早晚高峰更拥堵。
坪地电缆隧道综合管廊项目一处施工围挡。
对此,建设单位深圳市特区建设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回应表示,所有建设路段将在2026年陆续完工,并恢复交通。据介绍,该项目是深圳市第一批开工建设的长度最长的综合管廊之一,缺乏成熟经验参考,实际施工中,无法实现全路段施工,最短获批施工路段仅260米,呈“批一段建一段”的施工状态。同时,项目需协调23家权属单位,并受其他重点工程让行等因素叠加影响,导致手续办理与实质推进时间远超预期。
无论是出于何种原因的“围而不建、建而不快、一围了之”,这些围挡都不可避免地带来一系列后果:道路资源被长期占用,交通拥堵加剧,通行效率降低,安全隐患滋生,临街商户生计受损……而施工本身带来的噪音扬尘,也仍在持续。
深度剖析:围挡难以按时“拆”,“慢”在何处?
当“超长待机”的围挡从个别现象演变为一种“城市病”,其背后指向系统性的问题。记者调查发现,超长围挡背后往往是施工工期“一延再延”,这并非单一因素所致,而是工程动态管理不足、审批监管存在短板、制度惩戒激励缺失等诸多因素叠加的结果。
01 工程层面:动态管理能力不足
许多项目在启动之初就埋下了延期的伏笔。许多超期项目将原因归结为技术难题,例如坪山大道综合改造工程定额工期长达5年8个月,本身复杂度高,且需频繁为其他工程让路;龙岗宝荷路污水干管工程在2021年底大体完工后,因涉及铁路、高速及油气管线等复杂因素,直至2024年交叉施工项目方案明确后才继续推进,反映出施工常陷于被动,只能“以时间换空间”。
龙岗宝荷路污水干管工程施工围挡,堵住部分人行道。
部门协同不足是另一关键症结。以南山打石二路为例:地铁13号线进度制约了创新大道工程的推进,而西丽枢纽规划又影响地铁贯通,形成“一环扣一环”的延期链条。
有项目直接将“资金不足”列为停工理由,则反映出部分项目可能在资金规划与保障上的支持不足。
02 管理层面:审批与监管体系存短板,制度设计未能有效约束工期
现行的管理体系,其核心聚焦于事前“许可”的合规性,却缺乏对事中“履约”过程的有效监管,导致对工期拖延行为约束乏力。
据深圳市交通运输部门介绍,目前,占道施工需经交通与交警部门并联审批,流程严格。然而,审批后的监管环节却显得薄弱。尽管施工延期受诸多客观因素(如征地、交叉施工、地质条件等)影响,但制度层面对此缺乏有效应对。
当项目因故需要延期时,监管部门可能面临两难:如不予许可将导致项目停滞造成“围而不挖”,已投入的工程投资浪费等问题;若允许,则工期一再推延。正如深圳交通运输部门所言,存在“项目延期倒逼许可审批”的现象。
03 制度层面:惩戒机制缺失,违规成本过低
制度的刚性约束不足,使得“慢”成为一种没有“痛感”的选择。《城市道路管理条例》规定,超期占道最高罚款2万元。这对于投资动辄数亿乃至数十亿的重大项目而言,罚款仅相当于工程造价的万分之几,一张“罚款单”既能换“占道施工使用权”,违规成本极低。
另一方面,信用惩戒机制是否有效落地?虽然深圳建立了建筑市场主体信用体系,但针对“工期延误”“围而不建”等行为的扣分细则和惩戒力度,如限制其参与招投标等,是否执行到位,仍需打一个问号。在走访过程中,有参建方工作人员直言:“有合理原因的延期施工,不会被处罚。”
04 公众监督层面:信息“不透明”,公众只能当“旁观者”
尽管要求现场公示,但公示内容往往更新不及时,市民对于“为何延期”“还要延多久”的知情权未能得到充分尊重和满足,投诉反馈后,常常得到的是模板化的回复,而非实质性的进度沟通,这使得公众监督难以真正发挥作用。
一段围挡,不仅切割了城市的道路,更考验着城市管理的智慧与初心。它们本是建设的临时符号,却因种种原因成为困扰市民的长期路障。如何破解道路长期围挡之困,让道路重归市民,让承诺赶上市民期待的脚步,奥一与你持续关注。
你是否也遇到过类似的“围挡”情况?
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告诉我们
让我们一起记录,共同推动改变!
与城市对话
城市由个体构成,治理由细节构成,而城市的向心力由无数人和细节构成。治理的核心在于协调多元主体的利益,如何让多元治理的主体纳入治理的政策制定和执行当中?由南方都市报、奥一网、南方民间智库联合深圳大学全球特大型城市治理研究院推出《走好新时代网上群众路线大调研——与城市对话》栏目,聚焦市民关注的细节问题,汇聚民间智慧,为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参考。
不仅为城市凝聚共识,更实现议题的共治链——建立“议题发现-深度调研-方案共创-政策转化”全流程机制;实现多城协同体——针对跨区域治理难题,联动超大城市开展“云端会诊”;实现双向赋能场——既是解决问题的议事厅,也是治理创新的试验田。通过公众参与、专业建言与政策反馈的深度互动,在街巷治理中雕琢温度,在数字治理间丈量精度,让城市进化与民生福祉同频共振。
监制:陈文定 刘岸然 谢江涛
策划:任笑一
统筹:陈璐璐 刘晨
采写:奥一新闻记者 廖静文 余悦 李姗姗 蔡诗妍 乔锐 彭峥
视频:奥一新闻记者 彭峥 刘正方 刘彦辰
设计:刘思 虢娟
编辑:蔡诗妍满瑞网
启泰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